close

  ■《天上掉錢,一摸“真的!”》後續
  在醫院救治的邊大伯目前仍處昏迷中,情況並不樂觀
  是無人陪伴的孤獨?還是對遺產分配的焦慮?四個女兒也不得其解——
  “爸爸,你的內心經歷了怎樣的掙扎?”
  □見習記者 李攀 本報記者 朱寅
  9月10日上午,杭州新華路鳳起都市花園小區下起了一場罕見的“鈔票雨”,而撒錢的竟然是一位獨居的92歲老人邊大伯。
  當鎖匠打開13幢1509的大門時,眼前的一幕讓人倒吸一口涼氣,邊大伯直直地躺在了自家的地板上(詳見本報9月11日A05版)。
  昨天,記者來到杭州市紅會醫院,邊大伯仍躺在急診室的病床上。
  陪護在大伯身邊的,是他的大女兒,眼眶通紅,她不停地給老人的腳踝做著按摩。
  邊大伯的主治醫生說,老人剛送來的時候,眼睛能睜開,也可以聽得見家屬的聲音,可是昨天,情況有些不樂觀,一直處於昏迷狀態,“從檢查的結果看,老人的年紀比較大,腦部出現萎縮,肺部有些感染,除此以外,身體各個器官還算健康。”
  在他昏迷前,房間里究竟發生了什麼?向來節儉的邊大伯為什麼要把錢和珍藏的獎狀一起撒向窗外?
  這些謎,只能等待邊大伯蘇醒後來解開了。
  猜測1:老伴過世後,大伯性情變孤僻?
  邊大伯住在鳳起都市花園已經五六年了。鄰居們反映,大伯的脾氣比較孤僻,不太願意和鄰居交流,每天一大早出門去城隍山鍛煉,買完菜回家,幾乎就不怎麼出門。
  也有鄰居回憶,邊大伯自老伴去世後,好像性格變得越來越怪,子女們來看他,他好像也不太樂意。
  對此,邊大伯的大女兒邊女士並不認同,在她的印象里,父親的脾氣一向如此,倔強、孤僻。
  “父親和母親的關係一直不太好,六十多年前,他離開杭州到諸暨當兵,退伍後一個人去了長興縣,和家人幾乎沒什麼往來。”邊女士說,直到最近幾年母親身體不太好,他才願意回到杭州生活。
  儘管回來了,邊大伯也不願和子女們生活,老伴去世後,他連家門的鑰匙也不給孩子。
  “他耳朵不太靈光,我們有時候來看他,等了半個多小時,才等到開門。”邊女士說。
  猜測2:擔心子女爭奪遺產,大伯懊惱了?
  王馬社區的助老員曾經多次到邊大伯家中看望照顧他,期間,大伯多次對他們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擔憂:“等我走後,包括這套房子在內的遺產怎麼分?分得不好,會不會讓子女們產生矛盾?”
  社區的助老員勸過邊大伯很多次,但老人家好像還是放不下心。
  對於這點,邊女士覺得應該是老人家想多了。
  “我們四個姐妹,家裡條件雖然談不上多好,但是養活一家人還是足夠的,真的沒有人覬覦老人家的遺產。他有這個想法,一方面可能是人年紀一大,想法比較多,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聚少離多,彼此之間感情也沒有這麼好。”
  猜測3:患有抑鬱症,大伯吃安眠藥自殺?
  事發當天,當邊大伯的家門被打開時,大伙發現老人的身旁擺著兩個安眠藥瓶,每瓶的正常容量有100片,當時卻只剩下幾片。
  老人的家屬也反映邊大伯吃安眠藥已經近二十年,確實是為了治療抑鬱症。
  儘管這樣,邊女士和三個妹妹也不相信,老人是因為抑鬱症自殺,“他雖然一個人住,但生活很有規律,每天吃藥也是嚴格按照醫囑,從來沒有超過劑量。”
  事發前,家人並沒有察覺出任何異樣,他們相信老人不會有輕生的念頭。
  邊大伯的主治醫生說,老人被送來後,醫院嘗試用消解安眠藥的藥物治療,老人病情一度出現好轉,“這個跡象或許可以說明老人確實食用了過量的安眠藥,但要確診是否故意吞食難度很大。”
  考慮到邊大伯92歲高齡,無論是洗胃還是血透都存在不小的危險,因此醫院只能採取保守的治療方法。
  意外發生後,邊大伯的四個女兒承受了不小的壓力,外界的種種質疑和猜測讓她們有些喘不過氣,她們也希望通過本報能做一些澄清。
  總之,邊大伯到底對自己做了什麼,動機又是什麼?恐怕,只有等到他醒來才能知道。
  ■相關新聞
  杭州鬧市
  昨又發生一起高齡老人的悲劇
  保姆出門買菜
  八旬老太從五樓跳下
  □見習記者 李攀 本報記者 朱寅
  早報訊 禍不單行。
  沒有人會想到,前一天才發生獨居老伯撒錢、昏迷在家的離奇事件,轉天,杭州鬧市又發生一起高齡老人的悲劇。
  昨天上午8點多,杭州長明寺巷社區長慶里43號居民樓,一名老人從五樓的家中跳下,當場死亡。
  昨天,記者來到社區時,43號居民樓樓下的空地上,依然還能看到點點血跡。
  儘管老人在這裡住了多年,但鄰居們對她的瞭解並不多,甚至連名字都不清楚,只知道老人今年80多歲,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,獨居。子女找了一個保姆照顧她,周末的時候偶爾回來看看。
  記者從社區工作人員處瞭解到的情況是,昨天早上8點左右,保姆出門買菜,老人從朝南的窗口跳了下去,救護車來的時候,老人已沒了生命體徵。民警排除了他人作案的可能。
  社區的工作人員說,老人患有精神疾病,持有二級殘疾證。
  這起意外讓社區主任潘新霞非常難受,在長明寺巷社區的五千多常住人口中,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一千多人,有很大一部分是獨居或者空巢老人。
  “這些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很多,連吃飯也需要社區想辦法解決。” 潘新霞說,從上個月開始,社區找到了一家機關單位食堂,專門為獨居、空巢老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。
  即使這樣,潘新霞覺得社區能做的也非常有限,就算能照顧到老人的物質生活,可是老人生活中的孤獨感、無助感,還是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才能“治愈”。
  (原標題:“爸爸,你的內心經歷了怎樣的掙扎?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c01ccey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